從拉線式到智能式,安燈技術發展到哪個階段了
安燈(Andon)為日語的音譯,意思為“燈”、“燈籠”。在生產制造行業,安燈(Andon)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,主要用于實現車間現場的目視管理。引入JIT(準時制生產)后豐田發現,生產線上發生的問題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處理,否則會對整個生產工作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。
安燈技術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:
1、拉線式
豐田陸續在各大車間運用了大量針對不同問題場景的信號燈,這些信號燈被放置到工位或機床周邊位置安3個燈,綠燈表示沒問題黃燈表示稍微有點落后,紅燈則指問題嚴重。工人遇到問題后,通過拉線的方式打開對應的信號燈。此時,安燈是指一種獨立的硬件設備,功能簡單、場景單一。
2、電子按鍵式
隨著更多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引進,車間的工人數量也隨著減少。為了幫助生產管理人員更方便的看到多條生產線的安燈信號,車間的醒目位置和辦公室中均可通過看板看到安燈信息。與之配套,安燈的操作方式也從機械的拉線式,變成了電子按鍵式。工人在工位上按下一個呼叫按鈕,車間里的大屏上對應燈位將會亮起,辦公室的人員也可以通過電腦屏幕看到工人呼叫。這一階段中安燈從獨立運行的硬件設備,走上“軟件化”的道路。
3、觸屏式
技術持續進步,智能化設備普及,現場故障提報不再局限于按鈕。通過PDA、工業平板或手機上的安燈系統,產線人員隨時提報問題;通過加入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多角度描述場景,技術人員能快速鎖定指向自己的問題,大大縮短處理時間;管理人員通過移動設備隨時接收提醒,不在現場也能隨時安排處理突發狀況;個性化電子看板展示,安燈數據隨時查看。
4、智能式
設置臨界點,達到臨界點,信息自動發出,無需人工參與操作。區分不同等級故障,不同等級自動發送給不同的人員,加快設備故障的處理速度。智能式來源于客戶個性化的業務處理方式。觸屏式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實現智能式的功能。
5、與MES系統融合
除了操作方式的進步,安燈系統也在與MES系統其他模塊進一步融合,成為MES中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工人在安燈系統上的報工報修等都會與MES聯動,自動生成對應的數據報告,幫助企業持續改進生產。